贷款
2022-03-25 点击:1507
作为目前消费金融行业的头部,招联金融2021年业绩迎来新突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年净利润达30.63亿元,即平均日赚850万,盈利能力不输部分银行。不过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招联金融面临管理问题突出的情况,在产品营销、利率设置、催收合规性等方面饱受争议。
业绩双增长
近日,中国联通年报披露了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招联金融”)的业绩数据,2021年全年招联金融营业收入159.33亿元,较上年的128.16亿元增长24.3%;净利润30.63亿元,较上年的16.68亿元增长80.6%。从资产规模来看,招联金融总资产1496.98亿元,较上年的1083.11亿元增长38.2%,负债合计1356.61亿元,较上年的972.84亿元同比增长39.4%
从历史看来,招联金融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63亿元、69.56亿元、107.40亿元、128.16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1.89亿元、12.53亿元、14.66亿元、16.68亿元。据卡农社区了解到,数据显示,招联金融的营收增速有所减缓,净利润也上涨乏力,仅在2021年实现利润大规模增长。
此次招联金融净利润大幅度增长可能原于业务流程管理和大环境下信贷产业的复苏。于内,招联金融营收增速低于资产规模增速,这意味着业务扩大后并没有带来规模效应,既然开源未提高营收增长,那么招联金融很可能在节流方面即在成本控制、坏账控制等效果显著。
去年招联金融将数字化经营运用到了展业的各个环节,包括精准识别、精确匹配、精细运营、精致体验等方面,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大环境整体呈现复苏趋势,2021年末金融机构个人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7%,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助推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回暖。
招联金融业绩亮眼,但资产质量并没有那么优异。从历年财报来看,招联金融逾期率相当低,但其坏账核销力度很大。
2018年至2020年间,招联金融分别计提贷款减值准备42.33亿元、71.91亿元、87.85亿元,同期,分别核销不良贷款33.45%亿元、54.53亿元、75.41亿元。 坏账核销金额分别占同期贷款余额的4.83%、6.19%、7.36%。
此外纯线上互联网消费金融经营模式也暗藏风险。2021年以来,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在面临着线上流量见顶,客单价过贵问题,从而转向组建线下地推发力线下大额和小微贷。对于成立7年一直发力线上业务的招联金融来说,缺少线下业务经验,很可能错过体量再次扩大的机会。
曾经原招联金融首席市场官谢云力出走哈银消费金融出任总经理。关于其出走原因,据业界人士称,谢云力是一位相对保守、求稳的管理者,与招联金融积极扩张发展战略有冲突。
高管言行不一致
业务不合规是众多消费金融公司在扩大业务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招联金融也是如此。今年1月,招联金融因为存在8大违法违规行为罚款290万元,为今年行业最大罚单。
早在2020年,银保监会消保局就曾发布《关于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其中包括来了招联金融4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两年过去,招联金融的业务管理似乎并没有精进,漏洞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据卡农社区了解到,本月,深圳银保监局公布了关于2021年下半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招联金融在2021年下半年投诉量达1603件,其中1600件来源于其主营的贷款业务,占其投诉总量的99.81%。
招联金融的业务纠纷主要源于其贷款存在暴力催收、罚息过高等情况。
部分客户表示,在催收管理方面,招联金融对已明确还款日期的逾期客户仍旧继续拨出催收电话,对客户造成骚扰,有借款人在逾期之后,其家人收到了催收人员的电话和微信骚扰。根据其收到的百万罚单也可知,招联金融在催收行为方面存在问题。
招联金融董事长章杨清曾公开表示,消费金融机构不应追求高利润, 靠降低成本保证微利、靠规模效应提高效率,才是有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在限高背景之前,招联金融却一直采取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依赖高净息赚取丰厚利润。但随着24%的窗口指导利率,以及相关法院的裁定,超过24%部分的息费将不会得到支持,招联金融的这条道路将会越来越窄。
这些问题并不只是招联金融特有的,大部分上升期的消费金融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借款平台擅自提升日利率、实际贷款利率畸高、与借款平台宣传显示内容严重不符和雇佣第三方公司暴力催收等问题。例如海尔消费金融曾被报道疑似诱导学生贷款、苏宁消费金融涉嫌电话轰炸暴力催收等。
从去年3月起,招联金融就在为筹备上市努力。如今快一年过去了,IPO事宜仍然停滞不前,或许除了提高业绩外,招联金融还要改善业务全流程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