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2022-08-17 点击:1108
回想人生经历,名字相近的两个人,时常能引起一些误会和尴尬。
这样的情形,若只是发生在求学时期老师点名的课堂上,似乎无伤大雅。
但如果是发生在讲究专业和严谨的银行机构里,那引发的或许就是一场诉讼官司。
比如本文的主人公马某,其在一次业务办理中,偶然得知自己征信存在9笔不良贷款记录,而其中多笔真正的贷款人竟是一位和自己名字读音相同的人。
因向银行多次反映处理不良征信记录未果,最终马某和这家银行对簿公堂。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马某为他人的逾期贷款背了锅呢?
征信中的8笔呆账
日前,裁判文书网公布一则判决书,将一充满戏剧性的名誉权纠纷公布于众。
2019年11月,前去中原银行办理贷款的70后男子马某,意外得知自己名下存在着多笔不良贷款记录。
经查询个人征信报告,马某在河南光山农商银行(下称:光山农商行)处有9笔贷款业务,贷款本金共计约18.17万元。
其中,8笔贷款因为逾期未还,已变成呆账。
最早的一笔显示贷款时间是1994年8月,贷款金额530元;最迟的一笔贷款时间为2003年6月,贷款金额57000元。
另外,一笔在2001年8月申请的16000元贷款,虽然在2017年7月被还清,但征信系统显示,最近5年内有11个月处于逾期,其中11个月逾期超过90天。
看到这份征信报告,马某为之震惊,称自己难以接受,自己从未在光山农商行处办理过贷款。
因马某多次找该行协商处理不良贷款记录,但最终未果。于是,二者发生纠纷,马某将光山农商行告上法庭。
银行:关联错误
按照马某的说法,自己是一建筑公司法人代表,因为征信上存在不良贷款记录,公司在开展业务及招投标时都受到严重影响,称光山农商行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
马某要求法院判令光山农商行停止侵权并消除自己个人征信上的不良记录,并且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
面对马某的控告,光山农商行也为自己作出辩护。
根据辩词,最早的一笔530元贷款和第二笔340元的贷款,该行彼时尚在核实,但却认为就是马某所为,因为有签订借据。
而接下来的四笔合计为75104元的贷款,光山农商行称已经归还,真正的贷款人是“马某”(非本案马某,只是和马某名字读音相同)。
另一笔32700元的贷款,尚未偿还,经核实贷款人也不是本案的马某。
也就是说,光山农商行自己承认,上述五笔贷款,都不是本案马某所申请。那为什么会出现马某为此“背锅”的情形呢?
光山农商行答曰:关联错误。
赔偿五千精神损失
法院审理查明,马某征信报告中存在10笔逾期贷款记录,9笔发生在光山农商行,1笔发生在河南潢川农村商业银行。
正如光山农商行辩称时所言,马某发生在光山农商行处的9笔贷款中,有5笔不是马某本人所为,而是与马某名字读音相同的案外人“马某”所贷。
对此,光山农商行认可是系统录入时的关联错误所致。
不过,9笔贷款中,法院查明有两笔的确是马某本人所贷。但对于剩余的两笔贷款,马某不承认。
法院认为,对于这两笔贷款,光山农商行主张是马某所贷,但马某否认,且不认可借据上的签名和盖章是自己所为。在此情况下,光山农商行未能进一步提供有力证据支持主张,故不能认定两笔贷款是马某所贷。
因此,法院指出,9笔贷款中,有2笔是马某存在违约失信,其余7笔均不属于马某的责任,而是光山农商行关联错误所致。
最后,法院判决,光山农商行消除马某征信中的7笔不良贷款信用记录,赔偿精神抚慰金5000元,驳回马某的其他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