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2022-04-18 点击:2684
一、出道即巅峰
医美分期为医疗美容提供金融分期贷款服务,属于场景金融的一种,指将金融服务与各种场景进行融合,在场景中满足了用户的金融需求。
医美分期开始于2014年,2016年5月份起市场火爆,热钱涌入,彼时P2P横行,整个行业进入到了“群魔乱舞”局面。一时之间,么么贷、星计划、快分期、即分期、马上消费、51人品、美分期、易日升、壹分期、易美健、小牛分期、爱美贷、麦芽分期等诸多知名平台纷纷登场。
二、乱象与犯罪
医美分期具有高客单价、高毛利的特点,以女性消费者群体为主。“美容贷”是将整容与高额债务捆绑在一起,通过“零首付整容”、“可返还费用”“整容找工作”等为噱头,砍头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设下连环套,一些受害者由此落入债务陷阱,甚至沦为套路贷团伙长期赚钱的工具。
1、“零首付、零利息”。一些医美机构以低价医美项目吸引消费者,之后再推销其他高价整形项目。当医疗费用超过消费者承担能力时,再以“零首付、零利息”为噱头诱导办理医美分期。以低利息甚至零利息为宣传卖点,过度渲染超前消费能够给予消费者的畅快消费体验,却模糊了借贷的实质以及所需承担的实际成本。
2、整形费用可返还。有些医美机构还推出“可返还费用”的整容项目。消费者只要一次性付清整容费用,签署一份协议,保证每个月完成他们所布置的任务,医美机构便会将这些费用分期返还给顾客。
3、找工作先整容。医疗美容机构通过托管、外包、代理等方式与招工团伙合谋,联合贷款中介,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刚毕业的年轻女性前来面试。之后以工作需要提升形象为由,将其带到美容机构去整形,以面试者的个人名义在手机上办理贷款,进而骗取美容整形贷款费用。
4、迫使女性成为敛财工具。《检察日报》一篇报道《“佳丽贷”——繁华夜幕后的黑恶之果》,揭开了“佳丽贷”恐怖的面纱。“佳丽贷、校园贷、公主贷”等专门针对年轻女性群体的贷款产品层出不穷,手法与非法“医美贷”如出一辙,大都用“低利息、无抵押、放款快”为幌子引诱借款,但收取高昂的利息,最终迫使这些女性成为不法分子的“局中人”,沦为其敛财工具。
三、行业自律与监管
2021年6月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倡议对于行业中存在的“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强行搭售无关产品和服务”、“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息费不透明且定价过高”等现象,倡议:呼吁金融机构选择证照齐全、依法合规经营的第三方医疗美容机构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要明示贷款主体、年化综合成本等基本信息,及时取消没有实际发生的医美贷款服务,不得强制交易;建立相关机制对其合法合规性进行定期评估,充分评估消费者的还款能力,自主确定客户授信额度和贷款定价标准,做好风险控制。
2021年9月27日,《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吸引青年,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广电总局决定,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四、行业出清
2017年底141号文件(《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的出台,再加上医美分期行业风险暴露,风控难度大;2018年初,医美中介骗贷现象曝光,陆续有多家医美平台大量从业者退出医美分期市场。医美分期市场洗牌,乔融金服、马上消金、捷信、前海雪球、米么等巨头纷纷撤出市场。到2018年底,从原来的1000多个玩家,医美分期机构仅剩30家左右。
五、市场竞争格局
2020年,平安消费金融入局医美分期,发布信贷产品“小橙花”;新氧、更美、美团、京东、等在内的互联网流量平台纷纷入局连同之前的遗存海尔消费金融、度小满金融、即科金融、任买科技等,构成主要市场格局。有分析认为,虽然不断有医美分期企业收缩业务,但是从长远看来,消费者对于医美分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医美消费金融场景也不会被企业所抛弃,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机构不断入场。
六、秩序重建
消费金融牌照的取得(后续作为专题)、风控体系完善与执行(后续作为专题)、广告宣传与市场推广的合规(后续作为专题)。
七、法律责任分析
民事责任
贷款利率过高、明显不合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如果网贷平台没有取得放贷资格的金融许可,则借款合同可能被法院认定无效,只需要归还借款本金和对应的银行利息即可。”
出借人资质不合规
平台上的具体出借人,且不是职业放贷人,则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依据《办法》第二十六条,利息最高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目前为15.4%。
欺诈
如果网贷平台利用低息、无息等手段欺诈消费者或网贷平台明知医美机构欺诈消费者仍与其订立借款合同的,消费者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撤销合同。
行政责任
消费者若发现网贷平台未取得放贷金融资质从事放贷经营活动或医疗机构虚假广告、诱导消费等违法行为,可以向当地金融管理机构和市场监管机构举报。
刑事责任
虚假宣传、暴力催收、“套路贷”“裸贷”等情况,可能涉嫌诈骗、催收非法债务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
八、律师给消费者的建议
审查资质 美容机构、贷款机构资质;审查经营状况 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审查舆情 涉及机构的负面新闻;审查效果 审查医疗机构广告和承诺,避免被夸张的术后效果忽悠;审查合同 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借款期限、约定利率、担保条款、逾 期条款、违约金条款、授权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