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口子资讯 > 详情页

疫情期间谨防金融诈骗 爱心捐赠认准正规渠道

2022-11-29     点击:909

金融诈骗是无时无刻的都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现在全国各地疫情都是非常严重,骗子也是没有闲下来,手段又升级了,在疫情期间,这些金融诈骗要小心了,随卡农社区来了解下。

1、防骗术:低息贷款不相信

金融诈骗往往打着低息贷款的旗号进行诈骗。在最近的骗术中,诈骗者会冒充金融平台贷款诈骗,利用疫情贷款诈骗。以下是来自北京银保监局提供的案例:

案例1:“疫情期间,您缺钱吗?xx金融给您授信1万,申请后马上到账。”随着疫情蔓延,部分老百姓收入减少,资金紧张,一些诈骗团伙开始趁火打劫。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几百上千元,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缴纳费用后再无音讯。

案例2:“您想申请政府疫情专项贷款吗?”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发布可代理申请“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虚假信息,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提前收取中介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其实,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借贷人,沟通办理借贷业务。在放款前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借贷人任何费用,只要是在网上预先交费的贷款业务,一律不要轻信和办理。

捐款诈骗

2、防骗术:高息理财不相信

金融诈骗的第二个常见方式是投资理财诈骗。骗子宣称,“宅在家里也能理财”。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通过网络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资人推荐私募基金、指导买卖股票、期货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交易软件并开户投资。

注意事项1:据北京银保监局介绍,最近骗子会利用“区块链”概念诈骗。骗子宣称,“疫情期间也有高回报”。不法分子针对公众居家防疫、普遍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宣称筹集的资金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并许诺高额回报,实际上这些都是虚假诈骗信息,专门用来骗取受害人钱财。

注意事项2: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

3、防骗术:高个人信息守护好

注意事项1:骗子还会利用购买防疫物资诈骗。“最新最全的防疫物资马上到货”。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二手交易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的售卖口罩、防疫物资等信息,转账收取消费者费用后将受害人“拉黑”,或在钓鱼链接中诱使受害人输入个人敏感信息,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

注意事项2: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应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切勿盲目听信,切勿向他人透漏上述个人敏感信息。

4、防骗术:爱心捐赠认准正规渠道

今年的金融诈骗的第四个方式是利用献爱心进行诈骗。比如,利用为疫区捐款诈骗。“您想为疫区贡献一份力量吗?”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冒充慈善机构、民政部门、医院、爱心人士等向消费者发送“献爱心”的虚假募捐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实施集资诈骗。

注意事项: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上当受骗。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疫情期间谨防金融诈骗 爱心捐赠认准正规渠道
金融消费者警惕冒用官方名义骗局 谨防金融诈骗
信息泄露连遭骗局 金融诈骗套路手法要知道
如何分辨金融产品真伪?消费者牢记这些防金融诈骗小贴士
在网上贷款被骗如何处理?大伙儿能够 施展一秘密武器!
校园内金融诈骗束手无策 这种方式你务必了解!
更多>

热卡申请

更多>

极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