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 贷款

  • 信用卡

搜索

卡农金超

评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口子资讯 > 金融监管下行业向好 消费金融行业2021年十大事件汇总

金融监管下行业向好 消费金融行业2021年十大事件汇总

2021-12-29     点击:2366

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是越来越严格,自年初《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定下全年合规主旋律,消费金融公司们持续走在理性发展道路之上:从巨头信贷产品的整改,借款利率明示,到持牌机构先后领罚单,再到教育贷、医美贷、学生贷再遇监管风暴,整个市场在监管洗礼下结束野蛮生长时代。

强监管的目的从来不是终结行业发展,而是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扫清障碍。

于是,在监管风暴之下,行业向好的兆头频现:持牌消金牌照再扩容,征信环境持续改善,个人隐私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机构们积极拓展金融科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合规、小微等本职贯彻到底。这一切,对消费金融行业来说,都是未来乘风破浪的最好铺垫。

消费金融

接下来看看消费金融行业2021年的十大事件:

1、年初定调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在向下沉阶层普及信贷服务的同时,也暴露出个人信息保护不严、违法广告、利率过高、学生贷款等合规方面的问题,监管因此在机构评级、借款利率、风险控制等方面三令五申,持续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将引导消金公司强化风险防控,发挥特色功能,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意味着,不合格机构将直接面临出局。

学生贷更是再被严厉禁止。3月17日,银保监会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向大学生发放消费贷款的行为。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等等。

利率方面,此前部分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展业过程中不披露、少披露贷款利率或存在诱导行为,涉嫌侵害金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不利于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3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这都为2021年行业发展定下了“合规”的主旋律,为行业规范发展、理性竞争提供了良好条件,

2、罚单点名不断,头部机构难幸免

在强监管态势之下,监管对于存在违规业务的消费金融机构“零容忍,中银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等,直接被开罚单或点名。

其中中银消金被罚两次,且金额超过百万:4月2日,中银消费金融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0万元;4月28日,又因违反多个法律法规规定,被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罚款100万元。经查,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中银消费金融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该公司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

监管持续加码意味着野蛮生长、擦边球业务将不再有生存空间,大机构也不例外。要想在行业内持续深耕,就必须走上合规有序、健康理性的发展道路。而对于那些一直坚持合规运营的机构来说,未来更值得期待。

3、互金巨头被约谈,整改稳步推进

这两年,涉及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体系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今年来,在央行等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这些平台的整改有序开展。

4月29日,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等13家网络平台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代表参加了约谈,并对对加强平台企业金融监管、规范平台经济竞争秩序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后,蚂蚁集团等企业开始对旗下信贷产品进行稳步整改。6月3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金”)获批开业。9月22日,蚂蚁花呗正逐步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工作。随后,蚂蚁启动花呗的品牌隔离工作,由蚂蚁消金提供的服务会继续显示“花呗”品牌,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和联合贷服务,会在“信用购”页面展示,与“花呗”品牌隔离。

12月27日,央行再次发声,依法加强对资本和平台企业监管,持续做好头部网络金融平台整改工作,“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业务的穿透性监管,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维护广大金融消费者权益。”

而从整改的目的来看,央行旨在推动头部网络金融平台合规发展,整顿约束和鼓励合规发展的两种信号都十分明确,最终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场景分期迎大考,医美、教育现动荡

在行业发展早期,消费金融尤其是场景分期重新被视为一片蓝海,教育、医美等场景因主动消费能力强、还款有保障而被视为最佳场景之一,不少消金机构都纷纷入局。但今年这两大场景的相继沦陷,却印证了上述观点的错误。

首先是医美分期。今年以来,因医美行业乱象频发,国家对其整顿进入密集期。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于6月到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8月,上交所、深交所禁止“医美贷”进入ABS基础资产池。9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目前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已经暂停了医美分期业务,或者直接取消了医美贷业务,对存量业务进行持续化解。

教育贷方面,受双减、疫情等因素影响,在线教育机构频频跑路,其教育分期更牵扯到众多消费金融机构。知名连锁教育机构如华尔街英语(华尔街英语倒闭调查:有学员贷款20万 涉及10家金融机构 望京店已改头换)面、巨人教育、韦博英语(现场调查: 北京韦博英语提议债转股 七成学员分期付款 有人学费超15万)相继关停,众多学员背上十几万贷款涉及到的机构除了银行,也包括不少头部持牌消金、互联网巨头公司。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场景金融的沦陷。购物、教育、租房、装修、旅游等场景仍是消费金融的重要领域。以购物为例,消费信贷与电商深度结合后形成新消费动力,已成为行业共识,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都是各自平台业务发展的助推器。那些自营场景的平台,如乐信等,如今逐渐尝到了甜头。

5、牌照持续扩容,万亿市场可期

虽然强监管伴随全年,但监管对行业鼓励合规发展的态度一直未变,其中一大表现就是牌照的扩容。

2021年以来,苏银凯基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和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相继获批开业,行业持牌大军也扩容至30家。而在12月27日,宁波银行拟10.91亿元受让华融消金70%股权,从而拿下消费金融牌照。

牌照稀缺性意味着消费金融仍有海量市场空间。清华大学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到2024年,我国的消费金融仍将成为一个接近3万亿的大市场。而《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同比增长5.18%。

也就是说,消金至少还有两万亿的市场空间待开发。而蚂蚁、小米、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的进入,也给行业注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鲜血液,将有效带动持牌机构将消金服务与实体经济、消费升级、小微企业等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带动消金万亿市场的新腾飞。

6、行业分化加剧,注资、业绩差距拉大

经过十多年发展,因资金、科技实力、风控能力不同,各家消金公司的两家分化持续加大。

因消金公司的杠杆上限为10倍,因此增加资金来源对于扩大放款规模至关重要。而扩大资本的首要渠道就是增资。

最新消息是,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向蚂蚁集团、鱼跃医疗、中国信达、舜宇光学等6名股东合计增发220亿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总额由80亿元一举增至300亿元。在此之前,招联消金、杭银消金、苏银凯基消金等持牌机构也相继完成新一轮股东增资,其中10月份,招联消金的注册资本由38.69亿元增至100亿元。在多轮融资之后,行业注册资本的差距也在持续拉大,中小消金公司的注册资本多在10亿元之下。

除此之外,多家头部机构还通过银团贷款、ABS、金融债等渠道扩充资金来源。银团贷款方面,有中原消金完成7.5亿元银团贷款;发债方面,马上消金上半年3次发债,总计15亿元。而这些融资渠道,也基本是头部机构专属,对平台资产质量要求较高,进一步拉大行业差距。

在业绩方面也同样如此。今年上半年,招联金融净利润达15.42亿元,位居榜首;兴业消费金融以10.24亿元位列第二。而尾部的华融消金净赚556万元,阳光消金今年上半年亏损0.425亿元。

实际上,业绩、资本实力的分化是持牌消金公司风控、科技、合规等综合实力积累的体现,强者恒强的局面或将持续。对于尾部机构来说,想要突围,就必须加大这些领域的投入,形成核心竞争力,否则机会不多了。

7、征信体系持续完善,牌照再增一块

消费金融发展这些年,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竞争的加剧缺口导致的数据孤岛、多头借贷等问题行为屡见不鲜,征信环境的改善对整个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为征信数据的敏感性,国家在对相关牌照严格把控时,逐步推动征信市场稳步发展。

今年7月,央行征信管理局通知要求互联网平台实现与金融机构个人征信业务的全面“断直连”。9月30日,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符合“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三个维度的信息为信用信息,从事征信业务应取得合法征信业务资质。《办法》将进一步提升征信业市场化、法治化和科技化水平,助推征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1月26日,继百行征信、朴道征信后,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被央行受理。这意味着,个人征信业务正不断迈向正轨,蚂蚁集团等市场化机构也在稳妥、有序参与到个人征信业务中,有助于推动完善数据流转机制。

8、隐私保护升级,法律层面已定调

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大潮下,消金机构借助大数据分析提升营销和风控效果已经是行业共识,其中个人信息作为重要部分,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少非法机构利用法律漏洞,以大数据为基底的互联网平台频频曝出违规采集、滥用个人信息等负面新闻,对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带来新的挑战。随着国家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升级,这些侵害事件有望终止。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定调金融账户的敏感性,要求金融机构在处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时,都必须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如今,消费金融机构们也在加大个人隐私保护力度,谨防用户信息泄露和滥用。

9、ESG、绿色金融成共识,机构频发报告

随着双碳目标成为国家战略,绿色金融、ESG概念逐步深入人心,消金企业纷纷将放在实现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良性循环,打造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圈上。多家机构发布ESG报告,彰显科技的绿色价值。

11 月10日,捷信消金正式发布首份ESG报告,围绕负责任的金融服务、经济增长、数字化赋能、包容性金融、可持续社区发展,以及多元化的员工队伍等六个维度来呈现其ESG的计划、举措与成果。

11月15日,兴业消金印发2021-2023年绿色消费金融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全面融入ESG发展理念,挖掘绿色消费信贷潜力,完善绿色消费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绿色业务创新。

12月初,马上消金发布《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企业六年来在消费者权益方面的重要实践,切实反映了马上消费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践行“业务发展,消保先行”的要求。

而在美上市的信也科技、陆金所等企业也已将ESG理念充分融入到创新商业模式和业务发展的每一环,实现了自身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10、发力数字科技,成效逐步显现

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高信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同时为全行业降本增效。而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长期布局数字科技的效用已逐步凸显,不仅用亮眼数据回应了疫情对业务绩效和资产质量的极端压力测试,还为小微金融持续贡献力量。

例如,中原消金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科技的发展,坚持打造先进的科技能力,用科技与风控助力普惠金融。在5年发展历程中,中原消费金融持续打造内部系统迭代,并着力提高数字化,在助力业务加速智能化的同时,不断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能力,逐渐形成了“用数字说话”的产品氛围和决策机制。

哈银消金则瞄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智”全面赋能普惠金融。目前已建成的“渠道系统、核心系统、风控系统、运营系统及资产管理系统”五大核心能力群,打造了由风险控制体系、风险防护体系、风险监测体系等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生态。此外,此前哈银消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金融服务平台”目前正在逐渐落地应用。

科技投入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中邮消金六年里依托于高效严谨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深耕自主研发,上线了全新核心系统,一方面提升了用户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便捷度和审批效率,另一方面也为筑牢企业内部风控防线,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望2021年,消费金融已告别鱼龙混杂的野蛮生长时代,迈进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在医美、教育等个别场景遭遇挫折,但整个消费金融行业仍有万亿市场可期。

随着征信环境改善、行业良性格局形成,那些坚守合规运营、专业发展的头部机构,以及整改后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们,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升级的未来,斩获新一轮新红利期。

分享到:
上诉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卡农社区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评论

已有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评论:

热门推荐 企业贷个人贷款计算器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